润心行动|暑期心理调适指南
绿树阴浓夏日长,蛙声蝉鸣暑月来,不知不觉暑假已过半。假期让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业中暂时解脱出来,还提供了一个调整身心状态的机会。然而,学生们在假期中也可能面临着各种挑战。比如,与父母相处易发生摩擦,缺少与同学朋友的交流,各种课外补习压力过重等。我校为学生和家长们准备了一份暑期心理调适指南,咱们一起来看看吧!
学生篇
假期里,同学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更多,可能会发生一些“不愉快”,这时候我们不妨试试换位思考,理性对待,冷静后再沟通解决。不沉迷玩手机,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,与父母聊天,主动了解父母的工作与生活,也让父母了解你的想法与需求,增进彼此了解,改善亲子关系。
在假期中,我们需要觉察和发现自己情绪的变化,及时调整。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变化,当消极情绪出现时,先接纳自己的情绪,然后再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,或者选择适度运动、欣赏音乐、阅读书籍、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,让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,保持积极心态。
当情绪无法自我缓解,或者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,要意识到可以向外界寻求帮助,可以向身边人寻求支持的力量,积极向自己信任的家人、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,也可以寻求心理专业指导。
家长篇
部分家长会习惯以成人的思维和方式来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,容易让孩子觉得空间和时间受侵占,失去自主感。还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和生计,较少陪伴和关心孩子,孩子难免会觉得生活枯燥无味,缺乏存在感。智慧的家长既会“留白”,让孩子一点机会自主选择感兴趣、想尝试的假期活动,又懂得“补白”,与孩子商量共同安排一些家庭活动,增加亲子交流和感情互动。
各项研究调查数据已经证实,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状况密切相关,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易波动易激惹,与其相处非常讲究方式方法。在与孩子相处时,家长们先不急于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,先关注孩子的感受,接纳孩子的情绪,表达共情。同时,家长要注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,夫妻间少些争吵与埋怨,多些和颜悦色的交流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和谐,让孩子有安全感。如果与孩子发生矛盾或冲突,学会“缓一缓”,待双方情绪冷静下来后,再尝试处理。
家长们自身要面对很多压力源,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是必要的,避免把孩子当作成人发泄情绪的对象。家长们可以主动关注各种积极信息,每天和孩子交流今日的正能量见闻等。如果发现孩子遇到难以应对的消极情绪,也可主动寻求老师或专业人士的帮助,从专业人事那里获得情感支持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