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走进三中>特色教育>详细内容

校风、教风、学风

发布时间:2018-04-06 18:40:00 浏览次数: 字体: 打印


校风:勤奋、严谨、和谐 

勤奋——工作勤恳、学习刻苦。勤,就是要劳心劳力、锲而不舍;奋,是要有所作为、奋进不止。勤奋,就是要求人们不懈地努力,锲而不舍,奋发图强。 韩愈说:“业精于勤而荒于嬉,行成于思而毁于随。”屠格涅夫说:“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?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。” 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勤奋学习,锐意创新,开拓事业;作为学生们要勤奋学习,打好学科的基础,并且多读书、多思考,让思维的火焰去照亮知识的殿堂。因此,无论老师还是学生,都需要锲而不舍,学而不厌,坚忍不拔,奋发图强。
严谨:治学严谨求实,为人严格自律。古人告戒我们说:“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”严密谨慎,是一种做事的态度,要求教师以实事求是、科学严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。教师的良好形象也必然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。同时也是对做人的要求,一个人只要养成了严谨的习惯,这个习惯会影响他的整个一生。因此,学校治学必须严谨,老师教风必须严谨,学生学风也必须严谨。这是我们事业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基石 。
和谐:师生和睦相处,校园和谐融洽。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崇尚“和”的思想。 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,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,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可见“和”是一种精神,一种追求,一种状态,一种境界,一种政治智慧,一种人文关怀,一种道德诉求,一种理想境界。我们致力于营造公平正义、诚信友爱、安定有序、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、人文环境,确保事业蒸蒸日上。

教风:崇德、博研、善教


崇德:《礼记•大学》提出:“ 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孔子说: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”爱国守信、明礼诚信、团结友善、勤俭自强、敬业奉献是基本的道德规范。人立于天地之间,必须德才兼备。这就要求全体教师有远大理想、崇高信念,努力实践、执着追求,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。
博研:“博”,博采众长,博览群书,就是对知识要广泛的猎取,不断拓展知识面。“博”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,唯有博大和宽容,才能真正做到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。意在勉励广大教师广泛吸纳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,拓宽知识面,学习应用现代教学方法,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。“研”,研精覃思,就是要对教育规律、教学方法等精心研究,深入思考,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。
善教:即艺术高超,善于教学。语出《礼记•学记》:“善歌者使人继其声,善教者使人继其志。”又取意于《吕氏春秋•诬徒》:“达师之教也,使弟子安焉乐焉,休焉游焉,肃焉严焉。此六者得于学,则邪辟之道塞矣,理义之术胜矣。”意即教师需善于教学,能做“达师”。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基本规范,严于律己,以学识充实学生,以学法引导学生,以情感滋润学生,以人格熏陶学生,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学科,热爱教师从事的职业,继承教师教育理想。

学风:自信、有恒、乐学


自信:自信是成功的保障和前提。无论我们做事、学习还是干其它任何事,首先应相信自己,树立必胜的信念,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,用于克服困难,战胜自我,保持良好的心理品质。
有恒:恒,持之以恒。有恒,就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。化用了荀子《劝学》中的:“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”学习是一项长期的、艰苦而复杂的任务,学贵有恒,能坚持不懈,保持一贯的热情与精力投放,困难面前不退缩。清•曾国藩在《家训喻纪泽》中说:“尔之短处,在言语欠钝讷,举止欠端重,看书不能深入,而作文不能峥嵘。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,进之以猛,持之以恒,不过一二年,自尔精进而不觉。”
乐学:就是以学为乐,寓学于乐。语出《论语》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旨在希望全体师生乐于学习,全体师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,在快乐中学习,在快乐中工作,在快乐中生活,共同创建学习型、书香型校园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×

用户登录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