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中发展特色 实践中提升幸福
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是人内心快乐的强烈体验,是心灵得到满足的心理感受。而幸福教育作为对学生的终极关怀,它以愉快学习为主要内容,以健康人格为主要目标;它符合人的本性、符合教育目的、符合教育的超越性、符合社会的使命。而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——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。
创办于1942年的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,是泰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。学校始终把“办幸福学校、做幸福教师、育幸福之人”作为办学目标,努力追求、实践着幸福教育的内涵和真谛。
为此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重新定位,把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,使老师获得自我的完善和发展,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、体魄健康、知识丰富、素质优良的有用人才,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;把创造幸福的教育环境,让老师在幸福中教育,学生在幸福中学习,幸福的老师教幸福的学生,让师生在幸福的氛围中良性互动,教学相长,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。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,使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、创造幸福的能力、奉献幸福的品格、体验幸福的境界,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素质。
基于以上思考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确定了“适合与超越”的办学理念;“办幸福学校、做幸福教师、育幸福之人”的办学目标;“立品为先、求智为本、践行为范”的办学思路;“做最好的自己”的校训;“勤奋、严谨、和谐”的校风,“崇德、博研、善教”的教风和“自信、有恒、乐学”的学风。
同时,对原有的特色教育——“三自”教育(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)重新思考定位,不再仅仅限于德育,不再仅仅限于眼前,放大到学生的全面,放大到学生的发展;将原有的特色教育升华为“自主学习、自主管理、自主发展”的“幸福教育”。为了达成“幸福教育”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的全体师生在不断思考着、实践着……
就教师而言,一名幸福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,作为唯一的事业追求,满怀理想,热爱生活,善待学生和同事,在幸福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,完善自我,超越自我。就学生而言,有切合的目标、理想,师生关系、学生关系和谐,生活充实,快乐学习,在幸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。
为了办好幸福教育,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首先是从挖掘、丰富“幸福教育”的校本内涵开始。面向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,了解师生的真实状况,查找目前学校教育的得失,共同构建“幸福教育”。
根据调查,发现学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:有30.7%的老师感到不幸福。原因主要是教学压力大,身心疲惫;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,缺少成就感;自身专业成长不快。有26.9%的学生感到不幸福。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,老师关心不够,有自卑感,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缺少幸福感。
为了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体验到幸福,结合师生调查,经过反复思考讨论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初步提出了构建“幸福教育”的思路:提高办学条件,构筑幸福生活家园;优化校园环境,营造幸福校园文化;开展读书活动,实施师生精神疗养;构建幸福课堂,注重教学幸福体验;丰富自主文化,鼓励健康发展个性;实施关爱工程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改进常规管理,提高校园生活质量;科学评价师生,引导师生幸福发展。
幸福教育如果没有立足课堂的话,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点缀。只有发现和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、有意义的问题,才有可能透过课堂发生的现象,洞察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本质。幸福教育之路漫长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喜悦,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基础,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,结合传统的“三自教育”,让学生由“自我”到“自主”。
学校除在教学改革之外,积极实施关爱工程,针对贫困学生实施助学金制度,最大限度地减轻此类学生的入学负担;针对留守子女渐增这一社会问题,学校每位班主任手里都有了一份留守学生资料,记录着班上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、联系方式等,定期和家长取得联系,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,切实有效地解决留守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。同时组建了心理咨询室,定期进行心理调查和辅导,帮助学生消除幸福隔阂。各班的班主任也充当起心理辅导老师,建立了“认识——学习——完善”自己的心理教育模式。
为引导师生幸福发展,学校成立了学校教育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学生、教师和课程评价三个工作小组,从评价思想、评价方式、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等的更新入手,先后出台了整体评价制度改革和学生评价、教师评价、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案。在评价中逐步做到“四化”(内容多元化、方法多样化、过程动态化、主体互动化)“三结合”(注重过程,使诊断性评价、形成性评价、终结性评价相结合;强调质性评价,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;强调参与,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)。每学年对学校整体工作进行一次自评。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教育向幸福本位回归,必然需要教育理念、办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深刻改革,需要坚持不懈的教育关怀和实践勇气。我们深信,通过科学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定会让师生在幸福的环境中幸福成长,将“幸福教育”的大道越走越宽广!
创办于1942年的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,是泰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。学校始终把“办幸福学校、做幸福教师、育幸福之人”作为办学目标,努力追求、实践着幸福教育的内涵和真谛。
反思办学目标 重塑幸福教育
著名旅美教育专家黄全愈博士说:“不是为考而学,而是为学而考。如果颠倒了学与考的关系,高考这个选拔的手段,就成为贻害万年的东西了”。目前,很多学校为了高考,以牺牲学生今日的幸福为代价,把高考当作唯一的目的;结果使学生的心灵和精神倍受煎熬,没有精神的愉悦,没有学习的兴趣。尽管学生是为了自己的明天更加美好,而不顾一切地强迫自己服从于知识的学习,但是我们的教育仍然扭曲了学生的灵魂,压抑了学生的个性,摧残了学生的人格。为此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重新定位,把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,使老师获得自我的完善和发展,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、体魄健康、知识丰富、素质优良的有用人才,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;把创造幸福的教育环境,让老师在幸福中教育,学生在幸福中学习,幸福的老师教幸福的学生,让师生在幸福的氛围中良性互动,教学相长,作为学校管理的根本目标。使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同步发展,使所有学生都有理解幸福的思维、创造幸福的能力、奉献幸福的品格、体验幸福的境界,拥有提高生命质量的素质。
基于以上思考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确定了“适合与超越”的办学理念;“办幸福学校、做幸福教师、育幸福之人”的办学目标;“立品为先、求智为本、践行为范”的办学思路;“做最好的自己”的校训;“勤奋、严谨、和谐”的校风,“崇德、博研、善教”的教风和“自信、有恒、乐学”的学风。
同时,对原有的特色教育——“三自”教育(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)重新思考定位,不再仅仅限于德育,不再仅仅限于眼前,放大到学生的全面,放大到学生的发展;将原有的特色教育升华为“自主学习、自主管理、自主发展”的“幸福教育”。为了达成“幸福教育”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的全体师生在不断思考着、实践着……
丰富发展内涵 打造幸福教育
“幸福教育”既要为学生创造幸福,又要给教师构建幸福;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,又要创造今天的幸福;既要营造幸福的校园环境,又要构筑幸福教育课堂。“幸福教育”既要进行课题研究,加强理论探讨;更要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,不断追求教师和学生的幸福体验。就教师而言,一名幸福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,作为唯一的事业追求,满怀理想,热爱生活,善待学生和同事,在幸福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,完善自我,超越自我。就学生而言,有切合的目标、理想,师生关系、学生关系和谐,生活充实,快乐学习,在幸福的环境中不断进步。
为了办好幸福教育,引导全校师生积极参与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首先是从挖掘、丰富“幸福教育”的校本内涵开始。面向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,了解师生的真实状况,查找目前学校教育的得失,共同构建“幸福教育”。
根据调查,发现学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:有30.7%的老师感到不幸福。原因主要是教学压力大,身心疲惫;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,缺少成就感;自身专业成长不快。有26.9%的学生感到不幸福。主要原因有学习压力大,老师关心不够,有自卑感,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缺少幸福感。
为了让老师和学生真正体验到幸福,结合师生调查,经过反复思考讨论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初步提出了构建“幸福教育”的思路:提高办学条件,构筑幸福生活家园;优化校园环境,营造幸福校园文化;开展读书活动,实施师生精神疗养;构建幸福课堂,注重教学幸福体验;丰富自主文化,鼓励健康发展个性;实施关爱工程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改进常规管理,提高校园生活质量;科学评价师生,引导师生幸福发展。
提升内部实践 发展幸福教育
为优化校园环境,学校不断加大投资。增建了实验楼,建设出一所集学园、家园、乐园、花园于一体的现代化学校。同时积极开拓校园文化活动:开展了“请您以主人翁态度,充分发挥自身智慧和创造才能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创建活动;开办《星光》校刊,开设了“浮光掠影”、“思想芦苇”和“心灵花园”等师生喜闻乐见、怡情益智的栏目和版块;积极开展教职工读书活动,对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的数量提出了每学期不少于1部的明确要求。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,拓展知识面,提升阅读能力,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。幸福教育如果没有立足课堂的话,只能算是形式上的点缀。只有发现和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真实的、有意义的问题,才有可能透过课堂发生的现象,洞察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本质。幸福教育之路漫长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了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喜悦,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学习基础,进行科学的分层教学,结合传统的“三自教育”,让学生由“自我”到“自主”。
学校除在教学改革之外,积极实施关爱工程,针对贫困学生实施助学金制度,最大限度地减轻此类学生的入学负担;针对留守子女渐增这一社会问题,学校每位班主任手里都有了一份留守学生资料,记录着班上留守学生的家庭情况、联系方式等,定期和家长取得联系,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,切实有效地解决留守学生家庭的后顾之忧。同时组建了心理咨询室,定期进行心理调查和辅导,帮助学生消除幸福隔阂。各班的班主任也充当起心理辅导老师,建立了“认识——学习——完善”自己的心理教育模式。
为引导师生幸福发展,学校成立了学校教育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学生、教师和课程评价三个工作小组,从评价思想、评价方式、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等的更新入手,先后出台了整体评价制度改革和学生评价、教师评价、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评价方案。在评价中逐步做到“四化”(内容多元化、方法多样化、过程动态化、主体互动化)“三结合”(注重过程,使诊断性评价、形成性评价、终结性评价相结合;强调质性评价,使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;强调参与,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)。每学年对学校整体工作进行一次自评。
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。教育向幸福本位回归,必然需要教育理念、办学模式、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深刻改革,需要坚持不懈的教育关怀和实践勇气。我们深信,通过科学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,泰州市第三高级中学定会让师生在幸福的环境中幸福成长,将“幸福教育”的大道越走越宽广!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